【摘要】朱熹尽管接受了程颐对孔子之"志"体现"圣人气象"的论断,但他提出的两个并不兼容的解释误导了后世12个今译和18种英译:它们或固执于"之"的"人我"所指,或止步于词语的语境化。如此,突出人事纠缠或物质授受,无视儒家"为己之学"的关键:人可"自反"的"心"。实则在儒家看来,"老者"作为传统象征,他们那里才有人的家园。故夫子之志的第一部分意为我们在他们那里才能心安,第二和三部分的"信"和"怀"亦指向"心"才可突出夫子"天下大同"的理想。因而,本文提出,遵循中庸之道,取向"一贯之道"或"心道",建立"心源",才有儒家思想的现代译解和跨语意义传输。此例说明,儒家思想的跨文化翻译,就《论语》经义疏解而论,其历史有待重新启动。
【关键词】
《建筑知识》 2015-05-12
《中国医疗管理科学》 2015-05-12
《中国医疗管理科学》 2015-05-12
《中国医疗管理科学》 2015-05-12
《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》 2015-06-26
《中国果菜》 2015-07-08
《广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 2015-07-03
《阅江学刊》 2015-07-02
Copyright © 2013-2016 ZJHJ Corporation,All Rights Reserved
发表评论
登录后发表评论 (已发布 0条)点亮你的头像 秀出你的观点